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趣玩非遗
手作奇妙日
知
识
竞
赛
当指尖划过温润的大漆,糖浆勾勒出灵动的飞鸟,毛线编织出生活的暖意——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非遗技艺活态传承,在第20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之际,晋中市图书馆化身非遗“活化”实验室。【趣玩非遗·手作奇妙日】活动以沉浸式体验,掀起了传统文化热潮,百余位市民用双手完成了一场跨越千年的文明对话。
大漆流光——漆扇制作
在“大漆流光”体验区,参与者惊叹于漆艺的古老智慧。晋中市图书馆的老师以八千年的漆器简史为引,揭开天然大漆采割、精制的神秘面纱。参与者首先以中国文房四宝在素面漆扇上挥毫创作。待墨迹自然干透后,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传统大漆工艺,进行上漆。笔墨的写意性与大漆的凝厚感交融共生,赋予每把漆扇独特生命力。一位女士说道“这把扇子要摆在书房,让传统美学融入日常。”
糖蜜绘梦——糖画艺术
“糖画摊”前弥漫着焦糖香气,吸引来众多小读者的参与,在晋中市图书馆老师的指导下,小读者们亲手绘制出各种图案的糖画。其中有一位小男孩举起透亮的作品,阳光穿过糖丝折射出琥珀光泽,说“我的糖画真美”。
指尖经纬——毛线钩针
钩针区仿佛都市里的温暖驿站。数位零基础读者在梁老师的指导下,将百年钩针技艺化繁为简,成功完成独家设计的茶韵杯垫。活动将传统钩针技艺与现代生活美学相融合,让参与者在指尖缠绕间感受编织文化的治愈力量。
活态传承·在创造中延续文脉
活动在欢声笑语中结束,文化涟漪却持续扩散。图书馆走廊变身非遗画廊:漆扇透出东方雅韵,糖画闪耀童心梦想,毛线杯垫萌趣十足。有青年将作品拍照发圈:“这才是国潮该有的温度!”更有全家总动员,父母带孩子体验不同项目,“亲手做一遍,比读十本书更懂非遗价值。”
大漆在团扇上流淌八千年文明密码,
糖浆于画布上凝固成可食用的童话;
钩针穿梭,将时光编织进毛线的经纬,
百双巧手共同写下“活态传承”的当代注脚。
当非遗从展柜走入生活,
千年技艺便在掌心重获呼吸——
这不仅是手作体验,
更是一场唤醒文化基因的温柔革命。
供稿丨郑鑫
编辑丨严溶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