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塌了,太颠了:2025年9月19日,白宫突然发布了一条总统公告:
(Source:whitehouse)
这项政策究竟意味着什么?
会对留学生求职留美产生怎样的影响?
今天,我们就来拨开迷雾,
看清政策背后的逻辑与真相。
Part 01
政策核心内容,四大变动解析
根据白宫发布的公告,这项拟议的新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变动:
01
【10万天价,但非“年年交”】
自2025年9月21日起,所有在境外新申请H-1B的雇主,须在提交申请时一次性缴纳10万美元,该政策暂定履行12个月。
注意:如果你人在美国境内、只是续签或转换雇主(H-1B Transfer),并不受影响!
原文:(a) 根据《移民和国籍法》(INA)第212(f)和215(a)条(8 U.S.C. 1182(f)和1185(a)),限制根据INA第101(a)(15)(H)(i)(b)条(8 U.S.C. 1101(a)(15)(H)(i)(b))以非移民身份进入美国从事专业职业服务的外籍人士入境,但其申请书附有或补充了100,000美元付款的除外——本节(c)款规定的例外情况不在此限。此限制将在本公告生效日后12个月到期,除非延期。生效时间为东部夏令时2025年9月21日凌晨12:01。
02
【不交钱,不准入境】
国土安全部(DHS)与国务院(DOS)将联手执行:未缴足10万美元费用的境外申请人,一律不得凭H-1B签证入境美国。
03
【“国家利益豁免”通道保留】
如国土安全部部长认定某项申请符合美国国家利益,可予以豁免收费——高精尖人才和关键行业或有一线生机。
原文:
(c) 如果国土安全部长自行裁定,雇用此类外籍人士作为H-1B专业职业工人符合国家利益且不对美国的安全或福祉构成威胁,则根据本节(a)和(b)款施加的限制将不适用于任何个别外籍人士、为某公司工作的所有外籍人士或在某行业工作的所有外籍人士。
04
【薪资标准全面提高】
劳工部将修订现行薪资标准(Prevailing Wage),大幅提高外籍员工的薪资门槛。未来,H-1B审批会明显向高技能、高薪酬的专业人才倾斜。
综合来看,这一系列措施的目标十分明确:削减H-1B规模,把有限的签证名额集中在高端岗位。
这个法案即将生效,全世界在美以外度假的看病的探亲访友的H1b holder已经炸群,全部动用一切交通工具紧急返美......
更多的是为大家感到心酸,再努力,在移民政策千变万化的时代(特别是撞上近几年的各种政治变化),就是一粒小小的尘埃,但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呢,未来如何未可知。
Part 02
H-1B:美国科技行业的“人才生命线”
H-1B签证长期以来被视为美国科技行业吸纳海外人才的“生命线”。从硅谷到西雅图,众多科技巨头乃至新兴人工智能企业,都依靠这一通道引进全球顶级的软件工程师、数据科学家与技术项目经理等高层人才。
2025年,亚马逊获批的H-1B签证超过1万份,微软和Meta则各自超过5000份。
彭博社此前曾率先报道特朗普准备签署相关命令。受此消息影响,大量依赖H-1B人才的IT服务公司Cognizant股价周五应声下跌逾5%。
批评人士,包括不少美国本土科技从业者,认为企业滥用 H-1B签证来压低薪资,并排挤美国本土劳动者。根据美国政府数据,印度是去H-1B最大受益国,占比高达72.6%;中国位居第二,占12.5%。
目前H-1B签证每年配额约为8.5万份。除了Google、Apple、Amazon这类科技巨头,一批以咨询和外包为主的大型服务企业也参与名额竞争。
数据显示,亚马逊(Amazon)是H-1B签证最大的依赖者,近年来获得超过1万份签证批准。
其他依赖程度高的企业包括:
Tata Consultancy Services Ltd(塔塔咨询)
Microsoft Corporation(微软)
Meta Platforms(脸书)
Apple Inc(苹果)
Google LLC(谷歌)
Cognizant Technology Solutions US Corp(高知特)
JPMorgan Chase And Co(摩根大通)
一旦特朗普提出的“10万美元签证申请费”最终实施,无论这笔费用由雇主承担还是变相转嫁至申请人,都将显著提高企业雇用外籍人才的总体成本。
批评者则认为,部分企业滥用H-1B来压低薪资,挤占本土毕业生的就业机会。特朗普团队借此提出“高门槛”方案,既回应了美国劳工群体的担忧,也试图改变长期以来由外包企业主导的H-1B格局。
Part 03
对企业招聘策略的影响
对企业而言,H-1B不再仅仅是一张工作签证,更是一道关乎“用人费用”的计算题。10万美元,几乎等同于一名初级工程师大半年的薪资(对于一般打工人来说,简直是白搭去打工,天塌了)。
这样的额外支出,很可能改变企业的招聘策略:是否值得继续等待一位需要办理签证的海外人才?还是应当转向本土招聘?
尤其在当前经济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许多公司可能被迫缩减招聘规模,或更加审慎地使用H-1B名额。
特朗普此举意在抬高企业雇佣外籍员工的费用,迫使公司优先考虑聘用美国本土工人,并遏制某些外包企业通过低价竞争压低市场薪资的行为。
大厂的应对方式:Google、Apple、Meta这类科技巨头依然有能力承担额外支出,毕竟顶尖工程师的价值足以覆盖10万美元的费用。
外包企业的困境:依赖境外大规模输送工程师的IT服务公司,则将首当其冲受到限制。这类企业的成本优势将被大幅削弱。
招聘思路的变化:未来企业更可能优先考虑美国本土毕业生,尤其在经济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额外成本会让公司在是否雇用海外人才时格外谨慎。
换句话说,这项新政不仅是移民政策,更是特朗普政府用来重塑劳动力市场格局的工具。
Part 04
对留学生的实际影响
留学生最关心的问题:
根据现有政策:建议各位H-1B身份持有者暂时不要离境
但如果你在境外更换雇主,或需重新申请签证入境,则极有可能被要求支付这笔高额费用。
*政策尚存变数,请大家务必以官方发布为准
#这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该规定并非针对所有H-1B持有者的“一刀切”年费,而是旨在限制境外批量申请和低费用用工的移民管控手段。
受影响最严重的,是那些依赖“境外抽签 + 大规模外派”模式的IT外包公司(尤其以印度籍员工为主的企业)。而对直接招聘头部人才的美国科技大厂,影响相对较小。
#谁不受影响?
境内身份转换(COS, Change of Status)
比如你现在在美国,持有OPT/STEM OPT /CPT,雇主帮你抽中了H-1B,直接在美国境内转身份 ✅ 这种情况不受限制,不用交10万。
#谁会被卡住?
CP(Consular Processing)人在境外的新申请人:
已经在美国,但未来要回国办签证再入境的人:
只要你离境去领馆办H-1B签证,再回来入境时,就会触发这条限制。
#对留学生来说,这意味着:
短期内尽量避免境外申请和换雇主。
留意薪资标准的变化,争取进入高薪、高技能类别。
保持身份连续性,减少不必要的出入境。
Part 05
政策背后的深层原因
这项政策的出台并非临时起意,而是延续了美国国内长期存在的政治与经济压力。
多年来,外包企业利用H-1B制度大规模引进低成本劳动力,特别是印度IT公司,依靠境外抽签和批量派遣的模式,在美国科技行业中占据了不小的份额。对本土求职者而言,这意味着不少岗位被价格更低的外籍工程师取代,从而引发了“抢饭碗”的不满情绪。
与此同时,美国高校的STEM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社会呼声也越来越强烈:
为什么本土年轻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企业依旧选择海外劳动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白宫提出超高额的申请费和更高的薪资门槛,意在迫使企业只为真正稀缺的顶尖人才买单,切断外包模式的低成本通道。这既是一种移民管控手段,也是政治上回应选民焦虑的姿态。
不过政策未来可能面临法律挑战和企业界的反弹。但趋势已很清晰:H-1B未来只会越来越难。
Part 06
给留学生和家长的建议
如果你正在求职或持H-1B身份:
对留学生群体来说,这项新政最大的挑战在于“境外申请”的限制。
已经在美国境内持有OPT或STEM OPT,并顺利转身份为H-1B的同学,暂时不会受到波及;但如果未来需要出境办理签证,或是打算境外换雇主,就必须考虑10万美元这一高门槛的现实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减少不必要的出入境、尽量在境内完成身份转换,成为最务实的选择。与此同时,政策对薪资门槛的提升,也意味着留学生必须不断增强自身竞争力,争取进入“高技能、高薪酬”的人才行列,才能确保企业愿意为自己承担额外的申请成本。
对于家长而言,其实无需过度恐慌。
政策打击的重点并非美国本土毕业的国际学生,而是依赖境外大规模派遣的外包公司。
换句话说,如果孩子已经在美国完成学业,并通过校内招聘进入大厂,那么受到的影响远比想象中要小。与其担忧政策,不如关注孩子如何在学习和实习中积累竞争力,这才是应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根本办法。
对于真正的人才,美国依然敞开大门,只是这扇门的门槛可能会越来越高。
未来12个月将是关键观察期。我们将持续关注政策动向,为留学生群体提供最新解读与建议~
文 | 筱筱
你怎么看待这项新规定?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