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九派新闻评论员 文和刀
值得警惕的是,短视频平台上,“骂游戏”式的新型骗局正在批量流水线生产。
“游戏害了多少孩子你知道吗?”“再不救孩子就废了!”暑期一到,短视频平台便充斥此类声嘶力竭的“控诉”。某些主播熟练运用“废了”“病入膏肓”等惊悚词汇,将青少年正常娱乐行为病理化,将游戏定性为“精神鸦片”,宣称其正在“毁灭中国一代人”。
这些自封的“家庭教育导师”以最激烈的言辞制造恐慌,随后话锋一转——邀请家长参加他们的“解救课程”。
点燃你的焦虑,只是为了方便高价“解决方案”隆重登场:4980元的“逆袭特训营”、39800元的“精英圈服务”,甚至数万元的戒网瘾训练营纷纷亮相。在精心编排的话术下,无数家长争相抢购,唯恐错过“拯救孩子最后的机会”。
图源:新黄河
这些机构往往并没有教育资质,而所谓的“家庭教育指导师”“沙盘游戏治疗师”等头衔在国家职业大典中亦无迹可寻。像传销课一样的线上视频,培训结果也无法量化,更不用提“导师”们信誓旦旦保证的“绝对有效”。
在这场所谓的“拯救”和“治疗”中,家长的心病比孩子的“网瘾”更需医。
所谓的“治疗”,往往只是对青少年精神或肉体上的虐待。不难想象,部分家长宁愿让孩子接受如此的折磨,也不愿意去充分理解他们的精神需要,不愿找到需要背后的根本原因,这样的家庭环境是怎样的令人窒息。
真正让他们着迷的是游戏吗?也许只是一个可以暂时忘记痛苦的环境,一个他们能够被看到、能够被理解的环境。
将孩子成长中遇到的现象信手打包交给一群骗子,逃避的是为人父母真正应该付出的爱和耐心。
网络游戏一方面可以涵盖部分知识性内容本身,长远看更加速了当下热门的AR、VR、人工智能、图形学等先进技术的发展。正常娱乐行为从不是洪水猛兽,蒙昧才是。
真正需要戒除的,是部分家长对新兴事物的恐惧、在独立思考上的懒惰。
收割家长的“反游戏”营销或许可以一时倚仗这种蒙昧而牟取暴利,但终将被扫进历史垃圾堆。
九派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jp.jiupainews.com
【来源:九派新闻】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