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龙市南坪镇,一个在地图上位于我国东北边境的小小一点,却因“少数民族乡镇”“边陲村落”“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这些丰富鲜活的标签而有了特别的意义。这座小镇离我们有多远又有多近?这里的朝鲜族村民过着怎样平凡而别样的生活?打响脱贫攻坚战的各村每天都是怎样一幅忙碌而充实的图景?带着种种好奇,小菜鸟上线新华社新人记者踏上了一段散发着浓浓乡村气息的采风之路。
早上八点半,南坪村脱贫攻坚作战指挥部会议室里,和龙市国土资源局局长太英杰下了一道“死命令”。
“目前和龙乃至整个延边地区的防汛任务艰巨,南坪镇更是重中之重,通往高产村和车厂村的路已经被冲毁了一部分。大家一定要确保每一位村民安全出行,小心雷电、小心洪涝。有计划上山的,想尽办法拦住!”
南坪镇是朝鲜族聚居的乡镇,年轻人多外出打工,在村的绝大多数是年近古稀的老人,若耍起“脾性”来,当真是九头牛都拉不回来。
“不好劝啊。”南坪镇人大主席崔学振叹气,“住得久了,有些村民就不太拿防汛当回事了,即使下大雨也要上山挖野菜。”
崔学振的忧虑不无理由。和龙市南坪镇位于吉林省东部,图们江上游北岸,与朝鲜咸镜北道隔江相望,边境线平方公里,其中现有林地面积23326.5公顷。前有川、后有山,让这里的防灾工作更加紧迫。
</><> “前年,台风‘狮子山’横扫我国东北,和龙市是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南坪镇几乎全镇被淹。”崔学振指着楼房外墙上一道齐腰高的水渍痕迹说:“这就是那年积水的水位线,矮一点的平房连炕头、灶台也被淹了。”</><> “当时正好赶上镇里开大会,会上临时接到台风转向的预警,各驻村干部和代表第一时间赶往包保村疏散群众。有的老人不信,就是不肯走,我们只能连背带扛着把他们转移到安全地带,紧急关头也顾不得那么多了。”</><> 果不其然,南坪镇遭遇了百年一遇的洪涝灾害,道路、通讯及电力供应全部与外界中断,南坪镇成了一座“孤岛”。</><> 所幸因防汛工作及时到位,全镇无一伤亡。崔学振说,各驻村工作队没日没夜抗洪抢险,个个成了不要命的“敢死队”,这些付出也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政府的公信力大大提升。</><> “我们的房子都被淹了,政府马上提供安置房,发大水的时候没落下一人,大水退了之后也没让我们吃苦。”南坪村村民金今玉说。</><> “这防灾工作防天防地还得防人。”崔学振无奈地笑了笑,“村民们惦记临走时没来得及收拾的家当。小菜鸟上线不怕不好疏散,就怕疏散好了他们又擅自返回去拿。”</><> “><> 这时,几辆疾速驶来的巡防车靠边停了下来,小菜鸟上线在雨中溅起一长串泥水。太英杰摇下了车窗,问崔学振:“南坪村怎么样?”</><> “那就好,我们再去边境线附近看一看。”说完,一行人急匆匆启程,又扬“泥”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