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线甲午战争时清军陆军装备到底如何?武器真是奢侈但归结:真乱2020/12/1
admin
2020-12-01 05:18:31
0

  甲午战争中最为人瞩目的是北洋水师和日本海军的海战,而陆地上的战斗,从朝鲜到辽东、山东,一直以来都不受重视。

< /></><>  那么甲午战争中的清军,在陆军的装备上到底跟日军差别多大呢?当时的清军到底有无胜算?</><>< /></><>  这些守城军队有步兵、骑兵、炮兵,装备克虏伯><>  由此可以看出,清军士兵很多人都拿着落伍的火绳枪,这种武器在近代战争里战斗力堪忧,打中人基本看运气。尤其是在平壤之战时天降大雨,火绳枪和老套筒基本完全没用,就是烧火棍。

  这时进攻平壤的日军则全员换装了村田式单发步枪这种新式后膛枪,没有老式火器和大刀长矛,而日军的火炮全部是75mm口径的仿克虏伯火炮,数量多达50多门,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远超清军。

< /></><>< /></><>  日军大将山县有朋带领3万人进攻清军,清军宋庆和依克唐阿也带领着3万人迎战。清军此时武器如何呢?

  但是克唐阿南下作战的时候要扩充部队,于是又申请了毛瑟枪5000支、哈奇卡斯枪200支、来复枪300支。加上南方江南制造总局支援大军的的野炮和快炮,依唐克阿的10000士兵在出省之后,手上的装备已经能用奢侈来形容。

< /></><>  然而,宋庆和依克唐阿虽在鸭绿江边布防,但是因为清军部署不当,加上军队士气低落,鸭绿江之战只打了><>  华北的淮军败退了下来,装备光绪诏令湖南、陕西、甘肃等地的军队北上支援。除此以外,他还下令张之洞、刘坤一、李鸿章购买军火。三个洋务派大臣知道此事非同小可,前后从德国、英国买了四五万把新式快枪,子弹上千万发,炮弹几万发,通通支援前线。</><>  刘坤一购买的的><>< /></><>  其实,鸭绿江之战失败后,清军已经无力跟日军进行野战。装备无论是守城战还是野战,清军在器械并不落后的情况下打得大败,这是为什么呢?</><>  晚清时期的军队,其实成分已经不是单纯的国防武装,成分极其复杂。清军中的精锐都是洋务运动中建立起的地主武装,比如李鸿章的淮军左宗棠的湘军。</><>  淮军在平定太平天国过程中,就跟英国人合作建立洋枪队。后来李鸿章专门负责采购军火,淮军是清朝第一批换装新式后膛枪的官军。淮军在><>< /></><>  根据记载,甲午战争时山东的清军只有后膛快枪一千多支,而且很多都已损坏,只能拿出来摆排场,根本打不响。山东巡抚李秉衡奏折写道:军械本属无多,现经各营纷纷请领,几无以应。且尽系旧式洋枪,难以及远。后膛枪仅存千余杆,又次之次者,无以制敌</><>< /></><>  在甲午战争之中,清军暴露出来的最大问题是士兵素质差。这些士兵不是什么百战老兵,因为清朝在太平天国之后已经承平几十年,用时人的话说是:武将凋零,士兵倦怠。很多士兵训练不足,而在战争爆发后进击的扩军更让这个情况雪上加霜。</><>  旅顺守军12000人,其中9000人都是新兵,这些人刚参军就开战了,一些士兵没训练过几天,甚至连枪都不会用。当时记载说:近来新募之兵,急于成军,往往未暇精选类多募自近处,杂以市井之人,装备 窳惰性成,其拔队起行之时,至有涕泣不愿去者。

</><>  总的来看,甲午战争中清军陆战暴露出的问题是多方面的,有武器方面的短板,但更重要的是士气方面的原因。清军部分精锐虽然装备先进,但是训练差、战术差、指挥官更差,新兵加上无能的指挥官,在战场上只能一泻千里。</><>  ><>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