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主要国家在大力推进以隐身、智能、多功能为主要特征的新型主战装备研制发展和升级改造的同时,积极面向未来从战略上、体系上谋划下一代武器装备的发展,加快构建攻防兼备的战略威慑体系,传统装备更新换代加快,新一代武器装备层出不穷,竞相登场 ;新概念武器装备渐露端倪,呼之欲出;呈现许多新的特点,反映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世界武器装备建设发展的总体趋势和大致走向,值得引起关注。
< /></><> 寻求绝对代差,保持绝对优势,为在世界范围独步天下、推行霸权提供强力支撑,一直是二战以来美国装备建设发展的基本方针。亦步亦趋、研仿、跟跑、追风,成了世界装备建设的热闹而又充满灰色的一道风景,也是其他各国的无奈选择。这种局面,即使到了今天还是没有改变。美国虽遥遥领先、独领风骚,还是在向前、向前,努力把世界各国甩得更远。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 /></><> ▲><> 在结构外形、材料已达极致的情况下,美军认为:速度是一种新的隐身。武器装备的定义高超声速武器将是获得未来军事优势的重要手段,高超声速技术是改变未来游戏规则的重要技术方向。鉴于此,美国、俄罗斯、法国、印度、日本等军事强国一直关注高超声速技术的发展,持续投入相关领域研究。</><> 目前,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美国空军和洛克希德·马丁等公司在高超声速技术领域已经取得很多突破,“先进高超声速武器”(AHW)在2011年首次试验取得圆满成功,已被美国国防部作为“全球快速打击”项目的重心,2006—2014财年,已累计获得公开投资 4.6亿美元,从2014财年开始,继续不断加大投入,计划2019年完成技术验证,转入装备采办程序。有专家估计,AHW可能在2020年左右形成装备,投入作战使用。
俄罗斯紧紧跟进,经过多年潜心研究,2017年4月18日,俄最新型“锆石”高超声速反舰导弹在试射中达到了马赫数8的高速。有消息称,该导弹预计于2018年批量生产,并首先装备“彼得大帝”号和“纳希莫夫海军上将号”核动力巡洋舰。法国、印度、日本等国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也从未间断此项研究,并取得了显著进展。
与此同时,美国的高超声速飞机研究也进展迅速,速度为马赫数5~7,飞行高度为25~30千米、巡航时间为30~60分钟的高超声速飞机的关键预研项目正稳步展开。据国防系统网站2017年3月23日报道,美国空军首席科学家杰弗里·扎卡赖亚斯表示,可回收的高超声速无人机平台将继2025年左右高超声速武器具备军事作战能力之后投入使用,无人高超声速监视飞行将于2030年前后实现 ;而发射可回收的高超声速无人机将于本世纪40年代实现。美军认为,未来20年将是美国可重复使用高超声速飞机发展的最关键时期,这一时期一旦领先取得进步和突破,必将为美军构建起新的空天作战优势,形成新的常规战略威慑和实战制胜能力。
< /></><> ▲美军认为:速度是一种新的隐身。高超声速飞机和武器将是获得未来军事优势的重要因素,高超声速技术是改变未来游戏规则的重要技术方向</><> 继陆、海、空、天之后,网电空间异军突起,以其无穷魅力和无限神秘吸引着世界各国的目光,成为新一轮军事变革的强大动力和牵引,深刻影响和改变着军队装备建设的方向,同时其自身也一跃成为装备建设的重点。但其毕竟是无形之箭、无疆之域、无影之器,持续有形的威慑效果难以显现。因而,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大型有形装备的威慑作用仍然无以取代,水上大型海上作战平台仍倍受青睐。航空母舰、大型驱逐舰等水上大型作战平台仍是世界军事强国首选。世所公认,美国早已拥有世界无以匹敌的航母打击战斗群,但其还是把发展航母置于重要位置。</><> 据美国海军官网报道,><> 英国也不惜斥巨资建造航母,“伊丽莎白女王”号已于><>< /></><> ▲美军“反潜战持续跟踪无人水面艇”(><> 装备总是和主流技术的发展如影相随,从而带上鲜明的时代烙印。如果问起><> 进入新世纪以来,科幻电影里的各种装备不断呈现在人们面前,但却再也不是科幻了,而是真真切切、活灵活现的高度智能化无人装备。作为这一领域的领跑者,美国不仅投入大量经费,研制多种无人机、无人艇、无人战车等无人自主作战装备,且在“><> 海 军 方 面,><> 空军方面,美军提出“忠诚僚机”作战概念,设想以F-22、F-35等战机控制无人机队,打造“蜂群”杀手,计划于2018年开展QF-16无人机与F-35战斗机进行协同作战测试,目的是对第四代战斗机进行无人驾驶改装,并将其与第五代隐身战斗机进行配对,使第五代隐身战斗机的飞行员对其实行控制,形成类似有人机与无人机之间的“长机 - 僚机”战术格局。
陆军方面,美军正在开发重量更轻、速度更快、适应各种地形的新型无人战车。并设想未来由8辆战车组成战斗排,其中有人和无人各4辆。
此外,俄、英、德、日、韩等国也已相继推出“机器人战士”,可以预见,无人和自主武器系统将在未来战争中扮演核心角色。
曾几何时,“快、远、准、狠”一度成为导弹武器发展的核心方向。一时间,超声速、远程化、精确化、大型化成为导弹追求的重要指标。但随着军事前沿技术的发展,当这些指标已经达到一定状态时,导弹开始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在颠覆常规认知的同时,引领着崭新的发展方向。其中智能化、微型化、模块化、多功能化、跨域化等能力是新一代导弹的突出特征。智能化即实现自主感知、武器装备的定义自主决策、自主发射、自主飞行、自主协同和自主打击。微型化即适应内埋化、无人化作战平台和高密度装填的特性,提高火力打击密度,摧毁敌抗饱和攻击能力。多功能化是指导弹适应多类多域目标打击、完成多样化使命任务的特性。模块化是使导弹能够根据需求选择导引头、动力装置,通过对模块化子系统进行集成,组装成多种适应不同任务的导弹。跨域化是指导弹具备跨越不同介质,在不同作战域实施作战的能力,如在水下、低空稠密大气层、高空稀薄大气层等。这些新型导弹的问世,必将对未来战场作战产生重要影响。
< /></><> ▲新技术大批涌现和迅速发展的最具代表性标志是新概念武器装备的诞生。它们将深刻改变传统武器装备的物理性能、几何尺寸,而且将改变战争的制胜机理和游戏规则</><> 新技术大批涌现和迅速发展的最具代表性标志是新概念武器装备的诞生。它们不仅将深刻改变传统武器装备的物理性能、几何尺寸,而且将改变战争的制胜机理和游戏规则。新概念武器是指在工作原理和杀伤机理上有别于传统武器、能大幅提高作战效能的一类新型武器,主要包括定向能武器、动能武器等。美国当仁不让地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在定向能、动能等新概念武器研制上均取得突破性进展。</><> 据美国《防务周刊》网站><> 与此同时,美军的电磁炮等动能武器的研制也不断取得突破,><> 进入本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对网络空间的重视和研究热情十分高涨,网络空间作战装备建设持续加强,已成为世界各国军队建设的重中之重。网络空间作为一个新的作战域,与传统的陆、海、空、天相比,其特点独特而鲜明。在网络的世界里,物理的器械、设施、设备作为武器装备的概念已经不复存在,相关的知识技术就是武器。如果说从前是知识技术物化成武器装备才能发挥应有的威力,在网络这一新的作战空间已经不需要这一转化过程,其本身就具有威力。这一概念虽然至今没有明确定义,但“知识即武器、技术武器化、装备无形化”已成为这一领域作战装备发展的明显趋势。如计算机病毒武器、高能电磁脉冲武器、纳米机器人、网络嗅探和信息攻击技术、微波炸弹等,它们不仅是武器的概念,凝聚体现的是知识的内涵,其存在和威力完全无法用物理方式进行量化。</><> 海洋的透明性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因其“不透明”而带来的神秘和发展空间,成为各国海军角逐的重点领域。水下战装备是解决这一难题的重要手段,是形成海上战略威慑和制海权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启动“第三次抵消战略”后,立即把水下战装备作为征集、筛选“长期研发计划”中颠覆性技术的五大领域和六大颠覆性能力之一,并持续加大投入,汇聚主要科研力量,不断加快水下战装备的研制步伐。><>< /></><> ▲精确打击武器和空天进攻性武器的发展,促进了防空反导等防御武器的不断发展,拉开了以多维、立体、跨域、隐身为代表的第五代新型导弹防御系统建设的大幕</><> 随着脑科学技术的发展,脑控等脑神经武器装备也初露端倪。英国《每日邮报》网站><> 精确打击武器的升级换代,空天进攻性武器的迅速发展,促进了防空反导等防御武器的不断提高,拉开了以多维、立体、跨域、隐身为代表的第五代新型导弹防御系统建设的大幕。>